在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街道,有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庄村。新庄村在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主任谢峰的带领下,村委班子齐心协力,积极探索多种发展路径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新庄村积极发展“租赁经济”和“合作经济”。他们成功引进了丹尼斯、张仲景大药房、中医门诊医院、学前教育机构等十余家企业。通过租赁、承包、股份经营等方式,充分活化资源利用,使得年收益达到40万元。
这一举措不仅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,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。例如,村里筹建的新庄便民集市,辐射周边群众1.2万余人,带动102人就近就业。他们还大力发展“夜经济”,打造“烟火灿烂”的小吃街,以老展记椒麻鸡、孟记酱牛肉、新庄特色大锅菜扣碗等非遗美食吸引顾客,带动了20余名青年创业。
村党委还善于挖掘存量价值,像打造停车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由于中原水产物流港距新庄村较近,周边冷链物流车辆较多,而村内闲置宅基地也比较多,村党委瞅准机会,整合闲置土地115亩,打造了3个大型专业停车场,可容纳260余辆货运车辆,并且整合村小区物业用房、老村委会2000㎡,年营收121万元。
新庄村由花王、新庄、新胖庄、孟屯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,现有657户居民,3323人,其党委共设6个党支部,党员209人。曾经的新庄村,在2013年合村并城以前,居住分散,居住环境杂乱无章,道路也是坑洼不平。但2013年拆迁改造后,新庄村迎来了巨大的变化。新庄新苑、新庄佳苑共建成安置房2314套,2019年下半年村民搬进安置区后,吃、住、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在基层治理方面,新庄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。他们划分6个网格,让179名党员分包全村657户群众。结合“一村一警一连”,探索“一长一员一团队”协同包联机制,通过网格长、党建指导员、6支民兵小队分包网格,动态跟踪“疑难杂症”,及时解决“小微问题”,“多对一”实施格内帮扶。面对小区人员多、事务杂、管理难的实际问题,按照“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”的原则,将每名党员都纳入网格支部管理,并且定期召开村三委工作会议,研究各网格上报的问题,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。
新庄村在荣誉方面也是收获满满。目前已被评为“郑州市法治示范村”、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“阳光工程”示范村、郑州市第一批清廉村居示范村、郑州市级文明村等。在2023年3月份的惠济区第一季度亮、赛、比活动中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作为大河先锋课堂主阵地,依托3000余平方米党群活动中心,高标准打造了“军民共建广场”、“廉政文化长廊”两处党员教育活动基地,放大阵地区域辐射作用。今年围绕二十大宣讲、农民技能培训、消防安全等内容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0期,培训党员233人次,推动学用转化,还设置“手工制作”、“烘焙”等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,为32名无职党员提供就业培训,带动17名党员实现就业创业。并且,他们还在巩固“四星”党支部的基础上,力争在2025年整体上实现“五星”支部的“建设”目标。
在文化发展方面,新庄村活用文化资源,探索发展新路子。他们重新组建了腰鼓队,以“新庄腰鼓”为品牌,打造规模化、标准化的演出队伍,参与各类演出。依托新庄村军民文化广场等活动阵地,组织文化演出活动30余场,开展文艺演出、移风易俗、政策宣传等活动50余场,参与居民达3000余人次。每逢重大节日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系列活动,深受村民好评。惠济区人武部帮扶建设军民共建文化广场、健身房、图书室、面对面课堂、还聚力打造了村史馆,让村民和游客能更深入了解村庄的悠久历史。
新庄村地理位置优越,北依黄河生态走廊,南接主城繁华,独享“城市后花园”的宁静与便利。这里绿树成荫、空气清新,春日油菜花海如画,秋日稻浪翻滚。近年来,以乡村振兴为契机,发展绿色农业,种植无公害果蔬、优质小麦,葡萄、草莓采摘季吸引众多市民。特色美食如农家地锅鸡、黄河鲤鱼宴、手工馒头等,食材新鲜地道,充满“家的味道”。